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熱門電影觀後感系列第七十五集: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當然,很多人看了這部片都說很棒,像一些有名的大導演如詹姆士柯麥隆、麥可貝、[復仇者聯盟]的導演......等等,所以說,優點當然是很多,但不知怎麼的,可能是我期待太高了吧,看了之後覺得沒有想像中的好,有些地方實在令我有點錯愕。

首先,導演使用IMAX的方式拍攝,可是並不是全程,有一小時,其餘的一小時四十分並不是,我是去看IMAX版的,總覺得有時候螢幕是方的,有時是長方的,感覺不是那麼的流暢,再者,哪些時候用IMAX,哪些時候不用,也讓我有些納悶,有些明明是很大的景,卻是普通鏡頭,有些人物對話之類的小景,卻是IMAX,看了覺得怪怪的,當然,這點可能是我第一次看,不習慣,又或者拍攝的技術上有困難,這還算是小問題。可是,整部片的推展速度與方式令我不敢苟同。

人物過多,有蝙蝠俠、貓女、羅賓、班恩、阿福,這些算是比較出現多的,其他小的更不用說了,當然,人物很多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復仇者聯盟一下找了六位大咖來演,可是,這部片的片名是[黑暗騎士],也就是蝙蝠俠,他出現的時間卻讓我覺得是配角,倒是羅賓、貓女與班恩的戲分超出我的想像,我不禁要懷疑,我買的是[黑暗騎士三部曲]的票嗎?還是[羅賓首部曲]還是[貓女外傳],又或者是[班恩的復仇]?[復仇者聯盟]本來就是一部擺明了就是要眾星雲集的電影,拍出來每個人的時間分配影迷們的反應也是不錯,又或者像是[浴血任務]這樣的電影本來也就是擺明了秀大咖,這都可以接受,但諾蘭把蝙蝠俠演成這樣,尤其是除了安海瑟威,其他可說都是[諾蘭班]的人,也並沒有紅到像[復仇者聯盟]或[浴血任務]的那種程度,時間這樣分配,我實在不能苟同,或許,諾蘭上次在全面啟動也搞這招,這次想如法炮製,但超級英雄電影畢竟還是有他的一個框框,要打破並不是說不行,諾蘭版的蝙蝠俠可說是獨一無二沒人可超越的,但接受度就要看影迷了,我相信有看漫畫的觀眾一定覺得落差很大。

劇情方面,我也是有點意見,整部戲放的重點有些很奇怪,像是軍閥的女兒的故事那一段,我就覺得和蝙蝠俠的主題差太遠了,那種封建下的悲劇,應該像是[王子復仇記]或[哈姆雷特]的感覺,拿來當蝙蝠俠的故事橋段,會不會陳義過高?再來,打著是最終章的名號,處處想要與第一集與第二集作連結與收尾的動作,但這樣作我並不覺得有太好,首先,故事已經發生在八年後,如果說有什麼連結或是要復仇,那應該在這八年間的時間就有了,八年後出現一個壞蛋,逼得蝙蝠俠復出,卻又要與前面兩集的故事有連接,怎麼看都像是為了梗而梗,而且,如果說他一開始就寫好三集的劇本我還可以接受,但應該不是,所以我覺得,有時候有沒有延續上一集並不是那麼重要,另起爐灶闢新故事並無不可,而且這一集說是接續也不完全是接續,蝙蝠俠早已退休,卻又復出,講到這一點我也有點不爽,這集一開始就說蝙蝠俠退休了,後來光是要搞到他復出,這中間就演了好久,一下又是心理的詮釋,一下又是管家的看法,管家的話我覺得最定義模糊,蝙蝠俠已經退休了,他卻還要他[更退休],後來,蝙蝠俠要付出,他又害怕他想輸想死,我真不懂這中間要表現的是內心的掙扎?還是其他?

蝙蝠俠方面,感覺真的是很弱,你看鋼鐵人會覺得史塔克穿上鋼鐵裝後打壞人打得很爽,你看索爾拿鎚子,看美國隊長拿盾牌,看浩克變身,看蜘蛛人吐絲,每個超級英雄都有他強的地方,也總是能讓觀眾迅速獲得認同,諾蘭不喜歡有超能力的主角,這點人人皆知,但主角出來佇著拐杖,然後沒頭沒腦的去和班恩打一架,輸的我都以為他是去給人家陪打的,而且那一段我實在看不出[精]點在哪,又沒有葉問打的精彩,也沒有拳霸或拳王的FEEL,感覺就是兩個穿面具的傢伙在死纏爛打,最後正義的一方還輸的超慘,然後就被送到洞裡,如果這次的敗,是為了要讓蝙蝠俠進洞,那我真的是只能說他是為了梗而梗了,後來又花時間在描述蝙蝠俠如何從洞裡經過怎麼樣的蛻變然後辦到了別人不可能辦到的事,然後脫困,其實,就是四個字,[戰勝自己],在一部超級英雄電影中花很大一部分的時間在講一個大道理,感覺幾乎已經是在說教了,當然,諾蘭有很好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如果沒有蝙蝠俠的框架,是一個原創故事,一定可以講的很精彩,像是他之前的[全面啟動]、[頂尖對決]、[針鋒相對]、[記憶拼圖]......等等都對[人]做出了很棒的詮釋,但蝙蝠俠畢竟還是蝙蝠俠,他有他的框架在,如果硬要把一個故事放進去,感覺會有點綁手綁腳。

班恩方面,我一看到他搧動群眾推翻高等階級,我直接想到的就是大陸毛澤東批鬥與文革那一套,以無產對抗有產,這本來就發生在許多的地方、歷史裡,編劇表示,是取材自[雙城記],這又回到了我之前講的,拿一個世界名著放在蝙蝠俠的框架中,無可否認的,他絕對是藝術,但或許曲高和寡也未可知。

畫面方面,諾蘭堅持不用過多特效,許多鏡頭都是真材實料,這有好也有壞,感覺少了點震撼,而且,有些地方總覺得是硬是把劇情往那個地方推,或是剛好現實有那個條件,就把劇情牽到那,像是有一個橄欖球場要換草皮,就有了橄欖球場那一段,紐約[華爾街占領運動]發生時,就拍了最後那一段,與時事結合也沒有不好,只是還是那句老話,會不會為了梗而梗?

裝備方面,我怎麼看都覺得已經很弱的蝙蝠俠,身上更是沒啥裝備,最後開出來的飛機,實在也很普通,唯一值得一看的,是貓女騎的摩托車,有[萬像輪]的設計,轉彎的畫面大概是這部片的唯一亮點,但這好像上一集就出現過了,我真的不明白,有些超級英雄靠的是超能力,有些靠的是裝備,蝙蝠俠靠的到底是什麼?戰勝自己?克服內心的恐懼?有錢沒有,爛命一條?把超級英雄塑造成凡人真的好嗎?

觀念方面,最後的結局感覺很牽強,幾乎有點故意的感覺了,而且搞到最後角色定義模糊,當然,諾蘭的電影往往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但這樣的方式帶進超級英雄電影,有時候也不見得好,普遍觀眾進電影院看這種娛樂片,就是要看最後好人戰勝了壞人,正義永遠是對的,這雖然很普通,但只少是一個正確的觀念,如果看完了,對於好人和壞人的認知,產生一種灰色地帶,是很危險的事,美國發生的小丑槍擊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對於人性灰色的描寫,作為藝術電影的劇情去拿奧斯卡獎當然很好,但商業電影是一種大眾文化,這是大家都會看的,對於世人的價值觀也有一定的影響,雖然很多電影最後的結局很沒創意,就是好人打敗壞人,但只少他的正面觀念是對的,如果每部片結局都是灰色地帶,那將會造成一股什麼樣的價值觀,我無法想像。

對於畫面的表現,我也有點傻眼,把許多地方的城市集合起來取景最後打造一個高譚市,感覺有點不像,蝙蝠俠在洞裡的那一段,好像是去印度取景,也是跟整個電影畫面有很大的落差,感覺全面啟動那種行雲流水的流暢畫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有點卡卡的高譚市。

今年上半年的四大金剛都讓我感到意外,[MIB星際戰警]原本以為是動作科幻搞笑,最後說的卻是像[當幸福來敲門]的那種溫馨,雖然與想像不同,但我覺得還不錯,[復仇者聯盟]原本以為就是看打肉搏戰,最後打嘴砲戰卻更有看頭,我也可接受,[蜘蛛人:驚奇再起]原本以為是一部動作特效片,最後著墨卻在熱血青春高校愛情故事,我也覺得不賴,這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我該怎麼說呢?真的是非常藝術,真的很[高],有些地方真的很棒,真的,真的和我想的很不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